首页 > 专题报道 >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
中国全力以赴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特稿社 丁逸旻
2007-09-30 00:00



  2007年6月25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其他国家领导人都身着短袖便装,没有像以往那样穿西装打领带。

  国家领袖们着装简便随意的目的,并非为了个人舒适,而是希望为全国所有办公室工作人员树立榜样:在夏季,着装轻便随意,以减少空调的使用。国务院在6月发出通知,规定公共办公区域的空调设置不应低于26摄氏度。

  中国政府在今年6月4日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承诺,将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说,这个方案彰显了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的态度,它不会因为国际控制气候变化协约《京都议定书》没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温室气体减排要求,而忽视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参加义务植树

迫近的威胁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的统计数据,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已经经历了19个暖冬。2006年冬天,中国的平均气温达到9.92摄氏度,创1951年以来的新高。

  如果气候变化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中国包括小麦、水稻和玉米在内的主要粮食作物在21世纪下半叶将减产37%。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秦大河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等生态脆弱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全球变暖导致的冰雪迅速消融使西藏许多高原冰碛湖迅速“扩张”,并不时有溃决现象发生,给下游居民生活带来潜在危险。

国际合作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年人均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3.66吨,还不及像荷兰这样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受《京都议定书》减排的约束,《京都议定书》只规定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必须比1990年的水平下降5.2%。

  秦刚说,虽然中国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大,但是中国仍然采取了有效的手段减少排放以及排放带来的负面效果。

  他呼吁国际社会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帮助他们尽快找到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有效手段,同时保证他们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哈佛大学研究员杰森·布莱克斯托科博士说:“中国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如果能在建设工业时提前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工业污染,中国有条件为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巨大贡献。”

  他认为,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合作向它们提供急需的节能减排技术。

寻找替代能源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根据这个方案提出的各项指标测算,中国通过发展水电和核电,加快火力发电的技术改造,推进煤层气产业和积极扶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型能源的发展,到2010年全国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亿吨。

  中国政府在6月3日还颁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承诺继续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的节能目标,并表示到2010将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将带头使用节能、节水和环保的产品,比如选择更加环保的空调、计算机和打印机等。

  中国政府还将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优先向环保和减排项目提供贷款。政府也将为这类项目提供税收优惠。

  中国还将对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产品实行价格调控,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出口。

  中科院院士严陆光指出,中国能源体系发展的主要特点为,能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保障石油供应是能源安全的突出矛盾。煤在消费结构中的份额将大幅度减少,天然气、水电、核电份额将有所增长,还有一部分能源需求需要依靠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来补足。2050年中国对天然气和核能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对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源的使用将占全国消耗量的15%。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的一个风力发电站

科技支撑

  为了实现举办一届高科技的绿色奥运会的目标,中国将奥林匹克运动场馆都设计成了节能环保型场馆,使用“绿色”材料和废水回收系统。许多场馆还使用太阳能、风能和其他新型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科技部部长万钢说,“十五”期间科技部为应对气候变化所进行的科研、观测和技术开发等投入累计超过25亿元人民币。进入“十一五”后,科技部有意识地加强了这方面的投入,目前启动的第一批项目已经投入46亿元人民币。

  万钢介绍,在科技部加大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投入的同时,相关部委也相互配合:国家发改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方面,国家环保总局在相应的环保技术方面的投入也是相当的大;各级地方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投入更加具体。

  他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要采用新技术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工业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和“吸碳经济”。

  他说,在推广“低碳经济”的同时,还需要采取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